搜索
首页 > 乡镇社区 > 正文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对话教学

来源:    综合作者:     2023-05-17 17:16:03    浏览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将“对话”引入教育教学成了新课标赋予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对话教学”是指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以问题为核心,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进行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教学中的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的精神对话与沟通。语文对话式教学打破了教学各要素的封闭与对立状态,倡导新的知识观、课程观、师生观。那么,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实施对话教学呢?

  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做以下尝试:

  一、努力营造轻松、自由、平等的对话氛围

  首先,新课程大力提倡师生平等的理念,而对话又必须在师生双方平等和自由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真诚的话语、宽容的态度、赞美的言辞、友善的微笑,让学生处于跃跃欲试或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让他们畅所欲言。要尊重他们的独特发现,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只有在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尊严得到尊重、自己的想法得到肯定时,他们才会体会到对话的乐趣。

  “生活中你喜欢什么颜色?”“我喜欢红色。”“为什么呢?”“我一看到红色就想起了甜甜的大西瓜。”“我也喜欢红色,我一看到红色就让我想到秋天美丽的枫叶。”这就是在课文《爱什么颜色》的教学过程中的一段对话。孩子们各抒己见,更像是平时的聊天,就在这样的对话中将孩子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设置恰当的对话话题

  话题确立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进而影响对话能否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下去。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只有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以生活为切人点,学生才会有所言,并言无不尽。众所周知,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设计的话题必须让每个同学有话说而不是部分同学动起来。因此,教师自己要精心备课,搜寻深入的对话话题,只有精心设计的话题才能激起师生双方对话兴趣,才能引起师生双方情感共鸣,才能让师生双方都有话可对。

  比如,在学习冰心先生的《雨后》时,选择了一个好话题,即:你在雨中玩过吗?

  是怎样玩得?感觉怎么样?这个话题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每个学生都有切身的感受,以此为切人点,将自己的感情体验融入到学习诗歌中,调动自己的情感去感悟诗歌、品味语言。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畅所欲言,对话教学才能更好地展开。

  三、拓宽课堂的对话内涵

  语文课堂的对话教学的形式无非是第一、师生对话,即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主客关系,而是一种“精神交往”的对话关系。师生双方,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互相倾听和言说,在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与意义的分享。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是通过对话被教:学生不再是仅仅被教,也通过对话在教,彼此在对话中成长,化为生命成长的共同体。第二、生生对话,让学生在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精彩绝伦与曼妙丰盈的课堂里,随处可以听到生命成长,骨骼“拔节”的天颖之音。第三、师生与文本对话,有了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胸有成竹,何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不水到渠成?第四、学生的自我对话,语文教学任务就是要使学生的自我对话自觉化、习惯化、理性化。如果要将这种对话外显,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量练笔活动,如阅读批注、写日记、周记、作文等,让学生在创作中不断同自己的作品对话,在加强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潜能的激发、生命的唤醒。这是对话形式的多维。

  同时,还要注意对话内容的多维,它既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等,还包括对话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新知、建构的意义等。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维,多维度全方位地去探究,去追求与众不同的文本解读。

  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多元对话,让学生切切实实地经历对话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学生个性,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些语文课堂,更应该是心灵交融、多元对话的课堂。比如,我在教学《意大利的爱国少年》时,就力图创设多维的对话方式,为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朗读课文之后,从字里行间你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课文的内涵和主旨,实现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2.哪些地方,你还读不懂?学生提出疑问之后,教师不作回答,而是让学生讨论交流,让其他同学来解决疑问。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和学生共同完成。这样,学生就会在互动合作中实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在对话中进行认知的碰撞、思想的交流。3.通过感悟课文,你知道少年是一个什么样人?4.如果你就是那位少年,你会怎样做?再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拓展与延伸,学生们在情感的熏陶基础之上一定会走进文中人物、理解人物、融入人物。这样,学生又和文本实现了心灵的对话。

  四、舒展个性,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我曾经在幼儿园,看到过这样一个场境,一直记在心中。

  “花儿为什么绽开?”幼儿园的老师问孩子们。

  “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

  “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她摘走。”

  还有一个孩子问:“老师,你说呢?”老师想了想,又想了想,才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们都特别喜欢她,就扬起她的小脸,笑了!”孩子们全看着老师,笑了,那笑脸比花还好看。其实,老师原来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我由衷地赞赏这位老师,当学生们说出了不是所谓的标准答案时,她不但没有批评学生,反而鼓励孩子们的奇思妙想,顺着孩子们的思路,用生动的答案和颗颗童心让孩子进入了至善至美的境界。由此,我想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作为教师就应该放飞学生的想象,维护学生的“言说”权,尊重并认可学生合理的个性化见解,允许他们有不同于教师和教参的理解,不拘泥于作者的创作原意。

  只要学生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就应得到尊重和鼓励。例如在教学《看瓜》一课时,我让孩子以“摘个瓜不算偷”为话题展开对话。一个男孩举手说:“老师,我觉得应该是偷瓜,只要是没经过别人的同意,都应当算做是偷。”他的话音没落,我们就已经听到孩子们发出各种惊异的声音和附和声:“对啊,对啊。”我很尊重孩子的个性感悟,把话题又抛给孩子们:“我们都考虑考虑这个问题。”孩子们说法不一。有的说:“我说说我的看法,这里有种感情色彩。孩子们都是闹着玩得,所以不能算偷”:还有的说:“我觉得爷爷是心甘情愿地让大家来摘他的瓜,这更能看出爷爷的善良。”这个时候我发现那个提问题的孩子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点头了,我也及时让孩子谈谈现在的想法。在这种开放的多元价值取向中,对话给了孩子丰富的体验和深入思考的契机。

  爱因斯坦曾说,一个老师最高的本领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老师的使命不是强制,不是灌输,更不是貌似温柔的专制,而是唤醒、是尊重、是激励、是引领……给学生一个精神故乡,就是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值得追求的方向,给他们一个理想,让他们学会做梦。语文课堂,应是快乐而不失品位,快乐而不失精彩,快乐而不失本色,其实就是一种返琐归真。课堂有遗憾,快乐无极限。总之,现代教育呼唤着开放的、快乐的课堂,而开放性的、快乐的课堂需要在轻松、自由、平等的氛围中,舒展学生个性,启迪学生感悟文本,进行多维对话,最终引领他们成长!(四川双流何晴)

  • 智慧四川天天播报LOGO

    欢迎访问智慧四川天天播报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