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智慧四川天天播报 京ICP备2023017440号
陈永强(四川泸州)
6月25日,仲夏时节、山花烂漫。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涉老组织,在分管领导、镇人大主席宋富英同志亲临指导下,在涉老组织负责人黄鹤同志具体安排下,开展了一次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参加人员有各村(社区)老协会长、党支部副书记、部分镇人大代表及镇涉老组织新老班子成员,一共20余人,乘专车前往泸县方向进发。首先来到福集镇的玉蝉山麓,参观“川江家风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再赴方洞镇参观“屈氏庄园”。这次活动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感受多多。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一段段家教家风精辟论述;看到了一幅幅家风家训精美图片;观赏了一间间古朴典雅的庄园故居;目睹了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真令人叹为观止、目不暇接。让我的心灵受到强烈冲击和震撼!好似上了一堂深刻生动的中华家风教育的思政课,这就是一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党课教育实践课。所有参观者感同身受,在我们的心中形成了一个共同信念:中华家风千秋承传、家国一体自古皆然。实属受益非浅。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步入了第一个展馆。
玉蟾山麓:川江家风馆
迈步家风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慈祥的照片,给人无比亲切和温暖。耳边便回响起总书记铿锵话语:“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总书记的精辟论述就是我们当下进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理论指导,成为了“家风馆”建馆指导思想。
在解说员带领下,我们来到“家国情怀”篇,她深情地解说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是家风的精髓,没有国哪有家?家国情怀从来都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岁月深长、情感深邃”。展览馆展出了许多古今先贤先烈们的家国情怀,为世人效法。古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现代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报国情怀;有“科技兴邦、实业报国”的税西恒故事;有视死如归的女中豪杰江竹筠、李青林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
撰家书小报、传勤学家风。何白李泸县人,原泸州师范学校校长,终身从教。1980年,年逾七旬,他以家书为载体,以自己祖辈在内的百年何氏家风家教予以凝练,传给后人。他在“家庭小报”中凝练出“和睦、勤俭、奋发、追习”的家风,从而提炼出“清、慎、勤”的三字家训。何氏一家四代,代代有读书人,代代有英才,个个会作诗写文,人人有文艺擅长。
“偷”勤奋之光,传助学之风。西汉经学家匡衡,官至丞相。出身贫寒,小时为了读书“凿壁偷光”,流传千古。
勤俭报国心,两代三院士。李四光“中国地质之父”。他出身贫寒,虽然生活比较艰难,但父母上慈下孝、相亲相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他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善良敦厚的性格品质。他唯一的女儿李林深受父亲教育影响,吃苦耐劳,成为了金属物理学家与同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生物化学家邹成鲁结为伉俪,“一门两代三院士”的美名传为佳话。
一生清贫为官,全家不搞特殊。原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他全家人都传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家风,从不搞特殊化。一家人从未靠官位占公家便宜,一床被子盖了十多年、一件棉衣几个儿女传着穿。焦书记不允许家人到食堂提开水,也不允许蹭戏看。
谷文昌、艰苦为民、先人后已。其家风“廉洁公正、简朴本分”。
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信守千金诺言,荒山化作绿洲。是个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
以上例举的故事仅是展厅的一部分,内容极其丰富,做到图文并茂,感人至深。我的感受是:从古至今,无数家庭的优秀家风、家教、家训都是以高洁品德传颂于后世,也影响代代中华子孙,是我们民族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走出“家风馆”,我思绪万千,仔细琢磨“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的深刻内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千真万确。
方洞镇:屈氏庄园
泸县屈氏庄园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泸县方洞镇,面积1.02平方公里,整个建筑群内设有大小花厅天井48个,一百多间房屋,整体轮廓舒展柔和而不失庄严,白墙、青砖、黛瓦,色彩清新而淡雅,画栋雕梁、飞檐斗角,尽显巴蜀之地的婉约美和内敛气质。庄园四个角建有高耸炮楼护卫。现庄园包括核心区—屈氏庄园博物馆;扩展区—寻耕问祖休闲带。其核心区重点展示两项国宝资源:一是被誉为“东方活龙”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县雨坛彩龙;二是被誉为“川南民间建筑精粹”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氏庄园博物馆。景区寻耕问祖休闲带,游客通过寻耕,向游客科普泸县耕作及展示当地的生产生活、民俗特色等,体验传承千年的农耕文化;问祖则以“屈氏始祖,屈姓家族繁衍变迁、屈姓爱国情怀”等方面,探源“百姓”的姓氏文化,从而将中国姓氏文化展现于众。
令人惊奇的是,屈氏庄园始祖屈胜稳是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第59世孙,属屈原的后人。屈胜稳于清初(公元1655年)重返泸县故里屈大湾,从事农耕起家而发迹。
耕读传家,清醒遗风。屈氏庄园大门门楣上引人注目的“醒庐”题刻,彰显了屈氏的“清醒”家风。“醒”取自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氏家族在发展过程中,努力增置资产,同时十分重视儿孙文化素质培养,当地就有屈氏创办的启明中学。在屈氏庄园里,“清醒遗风”、“饮水思原”“寻根归德”等名言警句,镌刻于祠堂的门槛内外,体现了中华民族“耕读传家”的人生智慧。据统计,屈氏后人在现代学界、军界、政界、经济界等不同领域有建树者50余人。如徐悲鸿得意门生—人称“屈天马”的屈义林,以及百岁墨韵老人屈趁斯和因书法专长被列入《中国百业名人录》的屈仲樵等,或许这就是屈氏“清醒”家风的最好体现。
屈氏家族鼎盛时期,有土地3500余亩,主要分布在泸县、隆昌、荣昌三县的10多个乡镇,拥有一百多个佃户,每年收租粮达63万多公斤。还有打米厂、酒精厂、铁业铺、钱庄、餐厅、学校等实业。在成都、重庆、上海建有屈氏会馆和公馆,还拥有两艘轮船长期在外经商。须知,屈氏家族自清道光年间,祖孙三代是靠开荒种地、挑贩盐巴、勤劳节俭、耕读传家而发迹,终成富甲一方的地主族群。
我认为“清醒遗风”对于那些自十八大以来,还不收手、不收敛的贪腐分子,应是一剂灵丹妙药。
中华家风、千秋承传。参观归来,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中,我惊奇地知晓了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家教文明博大精深。更增强了我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耕读传家、上慈下孝、厚德载物,一直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讲述了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我认为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也是一个家庭薪火流长的关键,更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力量源泉,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正能量。
我决心忠实践行总书记谆谆教导:“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家风建设切忌坐而论道,我一定身体力行,从自家做起。
此次参观学习,值!
欢迎访问智慧四川天天播报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