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旅游播报 > 正文
愿为书田留种子 一息能闲不废书——巴中平昌李景唐老师购书藏书著书记

来源:    综合作者:     2022-12-07 08:54:01    浏览量:

       他是一名普通的退休教师,他是平昌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员,曾任第六、七届副会长(兼)秘书长。现年86岁,名李景唐,住平昌。在他的居室里,没有高档家俱,没有多少摆设,电视机也只有25寸。但却有他一生的积蓄——几柜几架各种文史典籍:客厅里放着一架书,书桌上摆满正在翻检的书刊,地上也堆着几箱书;主卧室内也放着一大柜书,临河的窗台上也放了两小架书;尤其是小卧室简直就是个书库:床对面摆放三大架书,临门是两个书柜,窗台上放了两小架书,双层床的上层也放满了书,床下塞满了各种报刊,床上也散放着一些书刊——简直就是书的世界。


        他为什么对书这么痴迷,还得从他坷坎的遭际说起。 

        一,读书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那一年,李景唐出生在平昌县尖山乡的一个农家,祖辈都是农民,父亲在金山高等小学毕业后教私塾。他从6岁起就随父读书,后又随舅父读书。那时白天上新章(白话课文),早晚读古书。父辈告诉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而他对书很敬重,痴迷,学习很用功,受到父辈的夸奖。1951年上了岳家中心小学,读了两学期后就回乡担任农会文书。1952年初,在土改工作的查田评产时,因深夜散会从岩上坠下跌断了右臂,只好停学。下半年,在土改团干部的劝说下,父亲才送他入金山初中学习。在校期间,他刻苦学习,积极争取进步,曾担任团总支委员兼分支书记,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1955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巴中中学,第一学期被选为班长。班主任王恢绪老师对他评语是“对学习有勇气,有刻苦钻研的精神,特别喜爱文学,造诣也很深,今后如能继续努力,不难在文学领域独树一帜”。这段话让他铭记一生,决心不辜负恩师的教诲,来实现自已的梦想。读高二时,父亲意外亡故。那时全家6姊妹,他居长,初中毕业就结了婚,已有两个孩子。家庭缺了顶梁柱,经济上断了来源,弟妹们被迫停学,靠亲友的帮助,他勉强上完了高中。当时农村个别干部对他有成见,不断向学校去信,加了不少不实之词,他百口难辩,学校老师也轻信那些材料,以他父亲在抗战时期担任过保长为由,取消了他参加高考的资格,放回农村劳动锻炼。至此,他欲哭无泪,理想的“作家梦”“记者梦”破灭了。 那时,为了养活弟妹和孩子,他只能破帽遮颜,逆来顺受,承受世人的冷眼,默默行走在艰难的人生路上。回家后,先是担任公共食堂事务长,后来又调到土壤普查队当化验员,在万忙之中,他总是不忘读书,其中酸甜苦辣难以言表。


        二,购书 

       1959年夏天,他被安排到乡农业中学任教,每月发14元钱。他终于有钱了!首次将领的工资买了鲁迅小说,订了《人民文学》等杂志。在书桌上终于有了自已署名的书了。1960年底,农中解散,他又回家种田。当时家中只有父亲留下的四书五经等旧书,有一本四角号码字典,还有曾祖父(一位阴阳先生)留下的佛经和宝卷。他总是读了又读。他对书籍就像着了迷一样,见到哪里有书就去看,去借,当时还喜欢连环画。为了找到书读,每半个月跑到30里外的县城图书室去借书。一有时间就啃书本,出工歇气时,他都捧着书在看,吃饭前,睡觉前,午夜时分,他总是认真攻读。因为爱看书,还被生产队长斥为“不安心农村”“不务正业”,遭到乡亲们的冷笑,被视为“读书无用”的典型,甚至成了笑话。1964年初,他又被公社一个边远角落的生产队骋为民办小学教师,月薪20元,教四级复式。好在那个地方离县城很近,每周都能去图书室借书看。70年代他调回本地任教,为了教学的需要,他添置了一批书籍。记得有一次,当他从其他人手上要了《词诠》《人境庐诗草》等古书时,如获至宝,喜形于色,夜不能寐。1980年,他破格转为公办教师,调到金宝附设高中班教文科,月薪42元。他节衣缩食又添置了一批业务书籍。90年代末,由于工作出色业务能力强,他担任县职中文科班主任,还担任学校工会主席,任过两届县政协委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他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业务水平有口皆碑。并通过函授学习,毕业于达县教育学院中文科,圆了“大学梦”。1994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在这期间,他买文史专著,简直是“一发不可收拾”。并开始编辑"全唐诗“"全宋词"检索系列资料。1997年退休后,加入了县老科协,先后担任秘书长、副会长,参编会刊资料、科普资料。不忘利用外出开会时采购书籍,如《廿五史》《二十五史补编》等。2003年,他应聘到巴中阳光中学(民办)担任高中文科教师,因为有额外收入,他就可以“任意”买书了。那时巴中江北有家“鼎鼎书店”,代卖江浙一带出版的文史典籍,他常去光顾,买了《新编小四库》、《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等。同时还在巴州街头旧书摊上淘了不少古书。 他不是收藏家,买书是治学的需要,故文史类及其工具书他力争配套购置。 2013年起,他受聘担任县文广新局文化顾问,每年有几千元到2万元的补贴,于是又添置不少书籍。后来就在网上买书,每年差不多要购2万多元的书籍。为此,巴中市文明委于2014年授予首届悦读者奖,附赠500元购书卷。为了系统地了解各类书目,他高价买回《增订书目答问补正》和《中国读书大辞典》,并长年订阅《中华读书报》。最近,他把藏书进行了分类登记,把有收藏价值的图书造册登记了3000余册,估价23万元以上。这还不包括非正规出版物和文史期刊。从10月22日起,他在微信群开设了“晒书台”,已用50多天来介绍他的藏书。按"四部"分类,主要藏品有一一工具书、四库系列、经部藏书、史部藏书、中国大通史系列、民国史系列、共和国史系列、专题史、野史类、世界史系列、子部藏书、术数类、小说家、小学类、集部藏书、楚辞类等3000余册。当然,这只是他藏书的精华部分,并不是全部。在买书过程,也算历尽了艰辛。比如很多古籍,现在已不出了,网上的价码超过原价的数倍,有时还抢不到手,凡是能买到的,他总是千方百计去购置。


        三,著书 

        他读书是为了致用,为了弥补当年未进入高校学习而带来的知识缺陷,为了当年的未圆之梦!他购书是为了丰富自已的知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的人生精彩处还在于著书。他几十年来创作了上千首诗集词《景唐诗词》由大众出版出版,还陆续出版《巴南诗稿》《景唐诗稿编年》。 2003年他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之前已是四川省老年诗词学会的会员)。后来又加入了省作协、省诗词协会、巴中市作协、市诗联学会。2000年,平昌诗书学会成立,被推为副会长,2013年,应聘为县文广新局顾问,着手编写了《平昌文化系列丛书》的文学艺术卷,70多万字,内部发行,为平昌县文学艺术发展存了史。“精通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这些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巴山蜀水,尤其是平昌的八个4A级景区,到处都有他的“笔迹”:驷马水乡、华山民宿、三十二梁、皇家山景区、滨河路等处随时可领略他的文彩。他平易近人,有求必应,大到诗词歌赋,小到碑文祭文,都能满足各种需要。为平昌县的地方文化,红色文化立下了汗马功劳。 六年前,李景唐老师不会用电脑,不会打字。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奋力笔耕。历时6年编成了《全唐诗对偶句索引》,此书200多万字。 这次我们登门拜访,在家里,目之所及全是书籍,在交谈中,大家叹为观止,甚至难以置信:具体做法是用小刀裁而小纸条,用笔将全唐诗对偶句写在每张纸条上,然后按音序排列,写好了就排,排好了就写,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共用了六年终于写完,其中光小纸条就装了几大口袋,后又用一年多进行校对,终于脱稿。当时在头脑中闪出寓言中愚公每天挖山不止的场面,愚公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完呢。李老师写一条就会多一条,为什么写不完呢?愚公是挖高山,李老师是修书山——“书山有路勤为径”。现在十九册《全唐诗对偶句索引》,已由汪世聪同志出资打成了电子稿。目前正联系出版。




       李景唐老师虽是高龄,但与时俱进,学会了使用微信,为了方便购书,学会了上网。他节衣缩食,用大部分工资购书,他废寝忘食,用大部分精力著书,家人对他有说法,有看法、有指责、有抱怨、当然也有赞美。说他衣食住行“囊中羞涩”,购书藏书“慷慨解囊”,亲戚称他"诗痴",朋友称他"书迷”。 在平昌这个小县城里,只要一提起李景唐,大家交口称赞,不仅仅是佩服,更是仰望。他被评为“新乡贤”、被授予“历史的足迹.中华爱国人物先进个人”、“爱心诗人”等荣誉称号。


       如今他初衷难改,决心在有生之年,继续读下去,写出来。 他刻过两枚藏书章,一枚是“要为书田留种子”;二枚是“一息能闲不废书”。这是经改动的古人诗,也是他美好的愿望,他用他的精力、能力、毅力、践行着“愿为书田留种子一息能闲不废书”!(平昌县老科协 )

  • 智慧四川天天播报LOGO

    欢迎访问智慧四川天天播报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