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法制播报 > 正文
成都市双流区关工委精准帮扶关爱困境青少年群体成绩斐然

来源:    综合作者:     2022-12-27 10:33:06    浏览量:

       成都市双流区各级关工委注重把帮扶关爱困境青少年群体作为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的着力点,积极发挥组织优势,立足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职责,扎实推进困境青少年群体的关爱帮扶工作。


  一是弄清关爱对象,推动关爱帮扶精准化。为精准帮扶,每年都要调查摸底,建立台帐。每年3月,区关工委都要在年度工作培训会上专门安排部署9个镇、街道关工委开展困境青少年情况调查摸排工作。各镇、街道关工委组织“五老”进村入户,按照留守、流动儿童、孤儿和病残青少年、家庭生活困难青少年、以及“五失”青少年等4类困境青少年群体进行分类。仅今年就排查出需要关爱帮扶的困境青少年43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106人,流动困境儿童176人,孤儿和病残青少年35人,家庭生活困难青少年68人,“五失”青少年45人,同时要求建立“一人一档”信息台帐,并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对家庭情况、上学情况等有变动的及时更新信息,确保关爱帮扶的精准化。


  二是实施多措并举,推动关爱帮扶常态化。坚持以服务为根本,多渠道、多举措为困境青少年群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真情关爱留守、流动儿童。针对全区200多名留守儿童和上千名流动儿童;尤其是针对个别留守、流动儿童存在“亲情缺失、学业缺教、心理失衡”的具体情况,各级关工委做到真情关爱,除在物资上给予帮扶外,更注重帮扶到人,关爱到心。如成立监护小组,像“保姆”一样亲情呵护关爱他们;创办“留守、流动儿童之家”,让他们感受到回家的温暖;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教合一”的帮扶模式,积极开展思想引导、文化辅导、心里疏导、行为指导等关爱活动,均收到良好效果。同时,区关工委还重点帮扶西街办和九江街道辖区内的育英民办学校和五星民办学校,两所学校7000多名中小学生均是从外地随父母进城务工流动而来,对这些流动儿童学生,每逢“六一”儿童节、春节,区关工委都要与西街办和九江街道关工委为家庭困难的孩子们送去书包、文具、衣被、现金等。



  倾力帮扶特殊困难青少年。主要是利用节日慰问进行帮扶,如2021年“六一”前夕,区关工委组成三个组分别由执行主任程文辉、常务副主任李春文等带队深入到9个镇、街道的10余所中小学校,对筛选出的30名孤残特困青少年每人发放困难救助金500元,以及书包、文具、粮油食物等学习、生活用品。各镇、街道关工委也都普遍拨出专款搞好节日帮扶慰问。尤其是东升街道退教协会关工小组在组长熊光裕的带领下,组织300多名退休教师自发捐款16800元,于“六一”儿童节前分别到东升一中、二中、实小东区、迎春小学等七个对口学校对110名需要帮扶的困难学生进行帮扶慰问,其中,对棠湖小学三年级孤儿廖笑之和父亲患癌症的甘欣迪每人救助800元,其余学生每人分别补助100元至300元不等,这是退教协会第十个年头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了。


  开展暖冬行活动进行帮扶。每年冬季,按照市关工委“关爱情.暖冬行”活动的要求,区关工委都要在全区广泛开展“关爱情.暖冬行”活动。今年,区关工委拨出5.4万元专项经费,资助帮扶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41名,优秀“五老”志愿者13人,同时,代市关工委慰问帮扶困难学生31名,优秀“五老”志愿者29名,慰问帮扶物资4万元。区老年大学关工委在校长、关工委主任汪永兴的带领下,深入到彭镇中学和中心小学以及金桥中学和红石小学开展送温暖活动,为15名困难学生送去了棉被、以及床上四件套御寒用品,让困难家庭的贫寒学子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不再寒冷。


  三是凝聚多方力量,形成关爱帮扶社会化。经过广泛动员和号召,全区关爱帮扶力量进一步壮大,关爱工作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劲”。区级机关各部门以对口帮扶为契机,把帮扶困境青少年和留守儿童纳入其工作范围,把关爱工作深入到乡村、社区。各单位普遍利用春节、“六一”儿童节、金秋开学季等时节,对对口村、社区的困境青少年献爱心,送温暖,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的通过“乡村青年文化节”、“青年电商创业行动”等,积极为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出谋划策;还有的发挥“五老”优势,加强农村青年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如区老科协关工委常年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到村、社,对未能升学的农村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进行种养殖业技能培训,每年办培训班4——5期,受训人员达400多人次,收到“培训一人,致富一家”的良好效果。(成都市双流区关工委  吴显富)

  • 智慧四川天天播报LOGO

    欢迎访问智慧四川天天播报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