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智慧四川天天播报 京ICP备2023017440号
2025年3月25日,双流区小学科学六年级专题研讨活动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红樱实验学校举行,聚焦"指向深度理解的科学概念教学"主题。
区级公开课
红石小学刘杨钊老师在本次科学研讨活动中以《相貌各异的我们》为课题,带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红樱实验学校六年级五班的孩子们在基因密码的探索之旅中,完成了一次从科学认知到生命哲思的深度蜕变。
聚焦环节
聚焦环节,刘老师巧妙运用AI技术构建沉浸式教学导入情景,将孩子们的目光聚焦到相貌与相貌特征这两个科学概念理解上,并引发孩子们对人类的相貌差异展开探索,紧扣本次活动主题。
探索环节
刘杨钊老师设计的探索活动层层递进,逐渐深入,孩子们从单一相貌特征的观察到将多种相貌特征与性状组合起来考虑相貌差异,在活动中自然而然明白了相貌各异的原因,遗传组合实在是无穷尽的。
研讨环节
研讨环节,孩子们意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刘老师让孩子们的思维再一次延伸,课堂通过"相貌是否有优劣之分"的思辨讨论,自然融入尊重差异的价值观教育。
评课研讨
评课环节中,参研教师从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实验操作及教学效果等维度展开深入研讨。
区教科院教研员周玉肯定了AI技术与概念教学的创新融合,也肯定了献课教师在“教学评一致性”倡导下在教学环节设计上的用心,鼓励教师将课堂打造为学生探索未知的主阵地,将科学概念细化阐述,帮助学生建立具象化认知,为老师们的后续教学改进提出了明确的方向。
评课环节
本次研讨活动引发教师们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转型展开多维思考,如技术赋能、认知建构、价值引领、 评价改革等等。
教师们达成共识:素养课堂建设需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基础,通过结构化的探究活动设计,实现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与价值观的协同发展。(成都双流区红石小学)
欢迎访问智慧四川天天播报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