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乡镇社区 > 正文
孙红梅:从“孙悟空”到“骆驼祥子”

来源:    综合作者:     2023-08-22 21:57:28    浏览量:


绵阳九中 孙红梅


       关于《骆驼祥子》和《西游记》,解读的很多 ,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决定了,他可以多角度解读。小时候读《西游记》,关注的是情节,成年后再读,又有了全新的理解。作为教师,我更愿意站在成长的角度去读他们。

  也许你会说这二人有什么关系呢?一个是《西游记》里神通广大,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神仙,一个是老舍先生笔下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来,直到崩溃的车夫。八杆子都打不着嘛,但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来看,这二者确有相通之处。

  在我看来,《西游记》也好,《骆驼祥子》也好,写的都是一个人的成长史。只不过一个在一次次挫折中奋起,最后立地成佛,修成正果。一个被腐朽没落的社会所吞噬,走向堕落,成为行尸走肉。

  我们先来看看孙悟空,在被困五行山以前,他是一个率真任性,争强好胜的美猴王。任性而为,无法无天的齐天大圣。他勇闯水帘洞,后又寻仙访道,学得一身本领。以至再后来闹天宫,闯冥府,自以为全天下第一。猴哥的个性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让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成为取经队伍中理所当然的男一号,又让他成为闯祸大王!此时,他生活的原则就是快乐!? ? 

  猴哥的痛苦是从被压五行山开始的。昔日头戴紫金冠,身穿赭红袍,威风凛凛的齐天大圣。突然有一天,被如来佛一巴掌拍到五行山下。“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简直是狼狈不堪,此时的猴哥,已完全放下了他的骄傲。在跟随唐僧取经的初期,他依然是我行我素的。打死了人,唐僧很生气,第一、贼虽可恶,但罪不至死,“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第二、出家人慈悲为怀,你动不动就置人于死地,怎么做得了和尚?嗯!孙悟空的反应却是:“我老孙在花果山也不知打死了多少人,你说我做不得和尚,我回去便了!”一个筋斗便去得无影无踪。猴性的本能和冲动与社会的规范和道德的约束起了起大冲突。于是就有了观音菩萨的紧箍咒,就有了孙悟空的一次又一次的出走。但是在这三次出走中,我们也发现孙悟空变得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克制。猴性的本能和冲动逐渐转化为一路西行,一心向善,一往无前的力量和毅力。

  第三次出走以后,孙悟空已完全成为整个取经团队中信念最坚定的主心骨、顶梁柱。即便一路上再磨难重生,妖魔遍野,甚至到了最绝望的时候,取经的信念丝毫没有动摇。关心师傅,开导师弟,斩妖除魔,扶危济困。比丘国救小儿,凤仙郡求雨,金光寺救和尚,朱紫国治病。大智大勇大仁大义,孙悟空已成了慈悲的化身,智慧的象征。成为了一位活菩萨!此时,社会的规范和道德的约束早已内化为主动自觉的要求,金箍也随之消失!这是孙悟空的成长!                                

  再说《骆驼祥子》吧!祥子由爱车敬车,美好地拉车,变得恨车厌车,最后唾弃车,堕落成为社会垃圾,这是祥子的成长。           祥子的悲剧是怎么形成的呢?祥子的三起三落,社会要负很大的责任。老舍先生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们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如果祥子生活在今天,凭着他的聪明和努力,实现他那并不算高的生活愿望是没有问题的,甚至还可能成为刘四爷那样的老板。那他还会堕落吗?不可能!但老舍先生在同情他的不幸时,又对他进行了无情的批判,称他是“自私的,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因为,走向堕落并非祥子们唯一的选择!

  一个人呱呱坠地,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像极了花果山的石猴,多么快乐!然后被要求讲礼貌,懂规矩,遵班规,守校规,还有社会规范,道德法律,父母的教导,师友的规劝……这些极像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当然,太出格了时,也有压到“五行山”下的风险)常常会让我们感到痛苦。但,一个人倘若没有这样的限制,他就不能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就像孙悟空,不管本领有多么高强,如果没有金箍,就永远是一只妖猴,绝不可能修成正果!?     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其间遇到的曲折坎坷并不比取经路上更少,学习上的困难,亲情的碰撞,青春期的懵懂,生命中的困惑,都是成长路上绕不过去的九九八十一难。但是,我们正是在不断碰撞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找到人生的方向,承担自己的责任,实现人生的价值。由盲目走向理性,由懵懂走向成熟!

  在未来的人生路上,面对接踵而至的坡坡坎坎,变幻莫测的世态人心,海市蜃楼般的人生理想。是依旧通透进取,自信明媚,还是变得油腻猥琐,黯淡无光呢?即使再健全的社会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有一天,当我们走出象牙塔,发现社会是那样的纷繁复杂,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阴暗面,我们是坚守初心,还是像祥子那样随波逐流呢?

 《西游记》和《骆驼祥子》是两部经典。希望同学们不要仅仅为了考试去读,也不仅仅带着敬意去读,而是带着热爱,带着思考去读。因为经典既是独特的,同时又揭示了普遍的人性,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只有不断从中吸取养料,我们才能知道,我们该如何去成长?我们的精神模样到底应该由谁来负责? 

  人生不光是获得世俗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保持人性的尊严,赢得自己的尊重!                                                          

       愿我们走过半生,归来依旧是少男少女!


  • 智慧四川天天播报LOGO

    欢迎访问智慧四川天天播报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