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智慧四川天天播报 京ICP备2023017440号
沈跃新(四川成都)
新都有座木兰山,山不高而名气大,地不肥而出产丰。这里传统民俗"二月二木兰会″却是远近闻名,名声远播。
过去木兰山叫赤岸山,因山呈红褐色而得名。山脚下就是一条大河,人们称之为"泥巴沱″(毗河)。这山倒映在水中,红红的象一团火球。这河两岸翠竹碧绿,大树茂郁,形成水衬山色,山映水中,风光逶迤,舟船竟发的一幅天然画图。
在元末时,有一女子下嫁到了此地。人们不知下嫁到赤岸山马复宗家的女子,是女扮男装,从军杀敌的帼国英雄韩娥。
韩娥在此隐姓埋名,相夫教子,生育一男一女,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生活。后来朝庭派人来到赤岸山褒奖韩娥,当地人才知赤岸山还有一位蜀中花木兰,帼国大英雄。
明末清初,她的儿子为了纪念母亲韩娥,便在众乡亲的帮助下,在赤岸山上修建了家庙"木兰庙″。后经朝庭拨款扩修,请僧侣入寺而规模扩大,香火旺盛,改名木兰寺。
随着蜀中花木兰的影响,朝庭将赤岸山封赐为"木兰山″。原来的同兴场(俗名门坎坡),也改名为木兰场,解放后改称木兰乡,木兰镇(现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街道办)。
这里先不表蜀中花木兰韩娥 如何女扮男装,杀敌的传奇故事。先来说说传世久远的民俗活动,木兰山的"二月二木兰庙会″。
木兰山在明末清初就有一民间传统习俗举办"木兰庙会"。
每年农历二月二前后几天,是木兰的传统节日"木兰庙会″。
木兰庙会期间,整个木兰山是人山人海,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主要是种子商人)和游人,他们朝山拜佛,进行种子交易,买卖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这种传统庙会沿袭至今,虽然这种传统习俗形式有的发生了变化,但却是广泛的深入人心的。
经考究,这木兰山的民间传统习俗最早是与"二月二龙抬头″有关。
木兰山地处丘陵山区,人口基本上是湖广填四川的客家人。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他们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行雨治水,决定庄稼丰歉,到了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全国都有民俗活动。二月二是中国古时候的中和节。传说此日蛰伏一冬的龙开始活跃,抬起了龙头。人们为了丰富这一我国农村传统节日,各地都有祭祀龙王的活动。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农民们开始了大春的备耕工作。
木兰山地处浅丘,土地黄粘页岩土,素有"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的说法。过去的新都县属都江堰灌区,水源丰富,自流灌溉。但地处丘陵的木兰山,还是靠天吃饭,靠雨水灌浇庄稼。
据传,明末年间,有一年的夏天,木兰山闹天干,整整半个月都没有下雨,田里的水稻,地里的蔬菜也都快干枯死亡了。
这里的人只有挑起水桶到几里外的泥巴沱获取生活用水,到泥巴沱挑水的人起线子的来回奔波,也只能解决基本的一曰三餐的生活用水。
面对干旱,山里人只有乞求天老爷,他们摆上香案,猪牛羊三牲贡品,祭祀龙王爷,人们望天跪地顶礼膜拜,作揖磕头,求天老爷下一场大雨,以缓解干旱之情。木兰寺的主持也是率众僧在木兰寺旁的龙王井边搭起祀台,敲打木鱼,念经焚香,拜祀天上的龙王。当地的端公、道士也摆上道场作法施法,都希望天降大雨,缓解旱情。
有一天晚上,天上的月亮透亮,繁星闪烁,老百姓望天叹气:"明天又是大太阳!"
到了三更时分,木兰山突然雷声阵阵,火闪连连,风刮嗖嗖。人们从床上爬起来,看天观象。人们在朦胧中仿佛看见天空中一条青龙摆动尾巴,张开大口,两眼赤红,从天边而来,随着青龙在天空的扑腾翻滾,一场大雨从空中倾盆而下。
这一场大雨,使整个木兰山又有了生机,田里的水稻,地里的蔬果都得救了。自从龙王爷显灵后,这里多年来都风调雨顺,地里种啥出啥,庄稼丰收,仓廪殷实。附近的农户,就觉奇怪,都认为这里的黄褐土有灵气。他们在下种前,都要把种子带到木兰山上,放一放,搁一搁,都要沾一沾这里土地的灵气。从此,在木兰山形成了一种"寄窝"(寄种)的种植习俗。这种种植习俗,经历多年,越传越远,全国各地的种子户每年雨水节到二月二龙抬头的十多天的时间里,不顾千里迢迢,路途遥远,都到木兰山"寄窝",都到木兰山来进行种子交换、交流。据说这种"寄窝"的这种方式,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几百年来,木兰山 人对青龙有一种情节,都有祭拜龙王的传统。
从此以后,这里俗定成俗,每到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前后,都要举行木兰庙会。
举办庙会的这些天肯去挑一担水,挑到木兰寺的龙王井里,并举行拜水仪式。这井添上挑来的河水,是为了使这口井的水能源源不断,不枯不竭。更重要的是让在井里的青龙能喝上清澈透明,甘甜可口的河水。
每年的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里举办木兰庙会。最初是为了祭祀解木兰山干旱之困的青龙。通过庙会祭祀,当地人希望年年风调雨顺,年年有个好收成。二是开展种子寄窝,将这里的土地灵气传递到全国各地,希冀全国的农民的种子沾上这里的灵气,获取粮食丰收,硕果累累。三是进行庙会活动,包括舞龙焰火、旱莲秧歌、祭祀大典、木兰寺施放粥舍等等, 来丰富民俗活动的内容 。
木兰庙会从最初的祭祀龙王爷开始,演变到寄窝寄种、朝山拜佛,踏青观光,这种民俗活动经久不衰(文革时间中断了十多年)。改革开放后,这里的二月二木兰庙会也注入了新的内容。形成了以商贸活动、种子交易、观光旅游、文娱展演、商贸洽谈、招商引资等内容。每当这几天,漫山遍野都是游客,数以万计的熙熙攘攘的人群,把木兰山挤得水泄不通。
"二月二木兰庙会″,是传承地方风俗文化的一种形式,围绕木兰庙会引申的地方群众文化旅游活动,就是挖掘和发展地方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个地方利用民俗节日去拓展、去引导、去开发,也是一种发展地方经济的组成部分。政府搭台,群众参与,只有这样,民间的民俗活动才能健康发展。
欢迎访问智慧四川天天播报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